首页 研究院动态 202107丝路国学之敦煌行 | 知古鉴今博学识,大艺大美塑内修

202107丝路国学之敦煌行 | 知古鉴今博学识,大艺大美塑内修

2021-07-28

丝路国学与大健康课程一直以来十分注重企业家“内修”以达“大成”。成就伟大企业家,只有通过修身以培育人文情怀,具备广阔的胸襟,同时有横跨古今之博闻,明鉴历史得失之大德,方可成就伟业。领导者的视野、修为、思维模式和人文底蕴决定了事业发展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和长度。


华夏文明,悠悠数千年,可若想找一个地方能“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那一定是敦煌。故而,此次国学与大健康课程——丝路之敦煌行,学员们走进大美敦煌,领略崇德向善、多元汇通的敦煌历史文化,涵养海纳百川的大气象和大胸怀,短短数日间览尽千余年,每位同学都深受裨益。


敦 煌 研 究 院


敦煌研究院是与故宫博物院等量齐观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敦煌之行首日,丝路同学们来到这里,聆听张元林和王惠民两位最富盛名,在网络媒体上拥有百万粉丝的专家学者讲述丝绸之路文化、莫高窟的历史及营建、莫高窟宏大灿烂的艺术等,关于敦煌这座城市的恢宏画卷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一一展现、如在眼前。同时,他们于茫茫大漠中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奉献精神,亦值得同学们学习。



张元林《丝绸之路文化交融和莫高窟艺术巡礼》

640.jpeg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张元林先生的精彩讲解,让同学们了解了为什么敦煌是丝路上东西文化的交汇和融合点,并对莫高窟艺术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知。

截屏2023-06-11 下午5.37.07.jpg

见微知著,张元林先生还以莫高窟壁画艺术为例,为大家做进一步的分析梳理,帮助同学们重新认识融汇佛教、印度教、道教等表现内容的敦煌莫高窟艺术体系。

张元林先生认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呈现出的多元性,使得我们今天可以拼合中古时代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画面,从而有助于大家认识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对话和交流历史所具有的渐进性、多向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同时也表明,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和睦相处,共荣共存。这也是敦煌石窟艺术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遗产。


王惠民  《莫高窟的历史和营建故事》

640-1.jpeg

王惠民先生从介绍敦煌历史与文物和敦煌藏经洞相关内容开始,然后举例说明敦煌石窟所反映的艺术来源,印度佛教艺术演变为中国佛教艺术和莫高窟的在历史沿革中的营建故事等。


顺着开窟造像的时间轴,今人依然可以了然地看到莫高窟由初创到极盛,再到衰微的发展过程,也能清晰地触摸到不同时代的洞窟跳动了千年的历史脉搏。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莫高窟的艺术世界里,加一句“一窟一时代”似乎也不为过。


造像雕塑艺术、壁画图像艺术和石窟佛寺建筑艺术,共同构成了丝路石窟艺术的三大核心。丝路同学们从莫高窟的历史和历代营建故事中,可以窥见丝路文化的深刻内涵。


莫高窟、敦煌舞

来敦煌,一定要去看绵延千年开凿的莫高窟,并观赏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美轮美奂的史诗巨制《又见敦煌》,从这些精美绝伦的遗存和历史再现的剧幕中接受艺术的洗礼,也窥见我们先辈真实的生活,那便是我们所追寻的“来处”。同时,同学们还欣赏到了取材于敦煌壁画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中华历史文明的宝库——莫高窟,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承载着四世纪以来中国的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等数不清的灿烂文化。莫高窟堪称是中国飞天图象荟萃之地,汇聚了建筑、彩绘、壁画等艺术要素,其数量可以说是中国石窟寺、乃至全世界佛教石窟中保存最多的。


截屏2023-06-11 下午5.38.14.jpg

《又见敦煌》总导演王潮歌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导演之一,在与广大观众见面以来,《又见敦煌》已成为华夏文明新名片,创造了旅游演艺的奇迹,为演艺行业树立了标杆。剧目采用“流线式”空间体验方式演出,500多专业演员带领观众重塑历史、与古人对话,以“穿越”为指导思想,打破了时空,重建了距离,让观众体验情境交融式演出,大漠孤烟中闪耀而出的璀璨文化近在咫尺,仿佛叩响厚重的历史之钟,从心底唤起深深的共鸣。


《丝路花雨》以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题材,以和平、友谊为主题,开创了享誉中外的敦煌舞语言体系与身体美学。展现了历史与再造、继承和创新、民族性和世界性、经典的再造与继承等要点。

截屏2023-06-11 下午5.38.32.jpg

敦煌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敦煌艺术又如“飞天”一般轻盈高逸,同学们深受历史文化熏陶、艺术美学浸染,在亦步亦趋、游目骋怀间收获满满。


鸣沙山、月牙泉


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颇为奇观。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奇景著称于世,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有史记载,即使晴天风停时,它也会生出管弦之乐,自古就是敦煌的一大胜景。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



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弯曲如新月,因此得名月牙泉。月牙泉却从未被沙掩盖,形成“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奇观,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从汉朝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

640-6.jpeg


沙山腹地,月牙泉边,丝路学员们涤荡心灵,尽情拥抱大自然的馈赠,登上敦煌之巅,一览绵延美景,心胸随之开阔。


嘉 峪 关


敦煌奇景,俯拾即是。此次丝绸之路敦煌行接近尾声,同学们一行来到了有“天下第一雄关”美誉的嘉峪关。


嘉峪关防线是世界上利用天堑最经典的国防工程,在河西和中亚范围,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适合建立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国家防御工事。


截屏2023-06-11 下午5.39.18.jpg

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古时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商人满载而归,如今的嘉峪关乘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


漫漫边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这里,丝路学员们于巍峨角楼中看到了古代防御工事智慧,尤见孤城万仞间戍边将士挥洒豪情壮志,驼铃声声里经商络绎不绝……由表及里、由眼及心,将表象的所听所见内化于所思所悟,从蕴藏着恒久治世之道与管理智慧的国学思想中寻找智源,志存高远,达济天下,做真正造福人类社会的中华杰出企业家。


同学们回程途中惊喜出现了大漠彩虹景观,更为此次丝路敦煌行平添重彩一笔。


敦煌是一座兼容并蓄、令人心驰神往的巨大文化艺术宝库,丝路此次敦煌之行,让企业家学员们身心得以休憩,同时观古今风物、受艺术浸染、知兴衰更替、悟哲思澄明、担大道责任,从历史文化和古代先贤处汲取营养,认识国学的价值与意义,感悟国学的哲思与智慧,在文化与历史的畅游中,引导企业家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国学,锤炼企业家的哲学思维与“内修”型管理意识,用民族的智慧引领民族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