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首站“嵩山少林”的课程告一段落后,同学们所在的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也是“文物之乡”。
除了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学圣地嵩阳书院、万象生辉龙门石窟更是驰名中外。
作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位居“天地之中”嵩山之阳的嵩阳书院,
以理学著称于世,
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
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丝路企业家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参访嵩阳书院,是期望于古香书院中闻读书之道,寻太学精神,访文明之源。
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书院中的佼佼者,它头顶“中国古代高等学府”的熠熠光环,历史上曾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朱熹等二十四名圣贤先后在此讲学,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个“高山仰止”的牌坊,静静的矗立在最前面的中轴线上,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辉煌,让同学们心中不由得漾起对历史和对中华文明的自豪和自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置身于书院之中,大家感慨万分,一景一物都需去认真体会,而这些至理名言都在激励着企业家同学们向善厚德,走向儒家“内圣外王”的至高境界,这不仅对助力企业发展,亦更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莫大的作用。
中岳庙作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
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间”
历史建筑群中的一处。
这个凝聚着华夏文明的庙宇,
已成为科学考察、文物考古、宗教祭礼、观光游览的胜地。
同时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丝路中岳庙之行全程由党道长接待,他曾在此接待过国家诸多政要,并为道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步入此处,同学们在党道长的陪同下先参观了中岳庙各殿堂,并聆听他讲解了中岳庙和登封市的发展历史及各殿堂管理、文化、场所建设等情况。殿宇基本保留着清代时重修的原貌,布局与故宫相似,使人不由得产生对历史遗产的敬畏之感。
中岳庙里珍藏了很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庙内有汉代至清代金石铸器119件、汉代至清代古柏300多株,到处充满着古朴的气息。最著名的是铸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千年不朽、万年不烂的四尊铁人,被奉为中岳嵩山的“镇山之宝”。
参观中岳庙,仅仅行读古碑而不及其余,就有着关于历史、思想、科学与艺术上丰富的收获,可能没有少林武术那样炫目、活泼,但它沉实、典雅、而且深厚。走出庙门,仿佛接受了一遍知识的增殖,心灵的沐浴,情性的陶冶。
漫山的十万尊佛像
优美的两山对峙伊水风光
还有皇家石刻艺术典范——卢舍那大佛
相信在大多数人心中
龙门石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龙门石窟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不仅因为这里的石窟文化,有着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还蕴含着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风貌。
具体来说,首先是历史底蕴厚重。龙门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卢舍那大佛丰腴秀美、雍容大度,这座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乃至东方文明的典型象征,也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作为标志性旅游景点,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而成,烘托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浩然大气。
龙门石窟作为洛阳城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地标,曾被时代风云变幻所裹挟,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融合。
所以在这里,同学们能够体会到的不仅是年代传播给我们的历史感,还有那个时期,工匠的精湛手艺、文化的浓厚底蕴。
为期四天的国学之行,让全体同学身心愉悦,收获满满。身处其中让每个人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肃然起敬,更加夯实了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相信未来在领导企业发展的征途上,定能更加坚定、从容,展现出璀璨的光彩。